高校教育方针精选(九篇)

facai369 球员动态 2024-10-30 9 0

一、学校安全工作落实情况

(一)、强化了校园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力度

我校成立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工作职责、明确了领导小组的工作任务。按照教育局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并与学校各部门、年级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责任人的职责。依照教育局关于《学校安全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整理了安全教育活动、安全隐患排查、地震逃生安全演练和预案等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二)、健全门卫和教师值班工作制度,把好校园安全关

实行门卫24小时值班,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入校门卫盘查登记、身份确认制度。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学生因特殊原因离校实行门卫审查,未经学校书面同意或家长来接,一律不得离校。同时继续坚持我校每周一到周五的教师值班和放学时学生的路队制度,特别是加强了中午休息时间的值班,确保早晨学生有序入校,中午学生稳定在校,下午学生平安离校的局面。

(三)、配备安保设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我校按上级要求在学校重点部位设立了视频监控系统,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门卫配备了橡胶警棍,微机室等功能室配备了相应的干粉灭火器,并且做到定时检查与维护。

(四)、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地震紧急避险演练活动

我校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及时、适时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各班主任老师利用每周一的班会向学生讲解安全知识,传授学生遇到紧急事件的处理办法,让安全意识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通过学校安全手抄报大赛,让学生了解交通标识牌和有关的交通法规。通过地震知识挂图展览,向学生宣传地震知识和地震出现时自救相关知识。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地震逃生自救演练和消防器材使用演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逃生和自救能力。在今年“5·12”减灾防灾日到来之际,我们将再开展了一次防地震、防火灾、防拥挤踩踏紧急避险安全演练,不断完善演练制度,提高避险能力。

(五)、加强了校舍安全排查、电路安全、卫生防疫及饮食卫生等安全管理

学校定期进行校舍和房屋电路隐患排查,确保校舍、电路的绝对安全。同时做好流行病防治工作,避免流行疾病发生和蔓延;严禁学生购买、食用小食品及各类饮品,杜绝食源性疾患发生;注意搞好饮水卫生,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校园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不足问题和整改措施:

(一)、检查中发现的不足问题

1、由于经费等原因,我校监控设备还不足。

2、我校现在已经购置了两个灭火器,但数量还有一定的欠缺。

(二)、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严格执行校门口由值班教师、学校领导班子轮流值班,按时迎送学生,避免发生意外。值班教师加强校园巡查,尤其是厕所等安全死角。

2、继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关键词:高等教育;院系调整;学科建设

一、五十年代高等教育院系结构调整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为适应当时的国情,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大学。”调整的原则是:“根据国家建设的整个计划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进行全面或重点调整,预计两个月内基本完成。”调整的重点是:“整顿与加强综合大学,发展专门学院,首先是工业学院。”通过仿效前苏联高等学校的类型,分别设置综合大学和专门学院两种。

1951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发展方案的报告》,标志着大规模院系调整的正式开始。1952年后,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并对高校的调整细化到类别,分别指导不同定位的高校进行不同的调整。当时的院系调整为满足国家对大批的工业建设人才的需要、更需要培养这些人才的师资队伍而进行的全国性的院系调整。

二、八十年代高校的合并

我国五十年代的院系结构调整与当时建国初期的国家背景相一致,是向前苏联学习的,但苏联的高教模式是按行业、按单一学科大规模组建高校培养人才,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按前苏联模式发展起来的高等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如专业越分越细,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级人才,尤其是信息社会。因此教育部酝酿了新一轮的高教改革。时任分管高校工作的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1998年初召开的高教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了改革的指导方针,高等教育改革提上了日程。

高教改革最初提出了共建、合作办学、划转、合并和协作办学五种形式。1992年首先在广东试点,教育部与广东省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1997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和合并”的8字方针;1998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我国21世纪要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要求到2002年左右基本完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形成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比例合适的新格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新一轮的高校合并浪潮,以组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为目标。此次高校合并实际是一种教育资源的重组,是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的最高形式,在高校合并、重组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高校专业的调整。调整后高校的专业设置必然成为此次改革的重点。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

高校是国家高级人才培养的场所,有人将其比作高端工厂,而他的产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受制于国家这个大背景,同时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并且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一)国家的教育方针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不同的国家,由于国家制度的不同,对教育及其培养人才的要求就有所区别。因此,一国的教育首先是要在国家大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即办教育必须要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准绳,只有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将本国的教育办好,也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对国家的作用,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同时也是教育机构得以生存的前提。高校既然是教育机构的成员,也必然要在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办学,国家正是通过教育方针来指导高校专业的设置。

(二)教育教学理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不断地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自从教育出现以来,不断地形成其自身特有的规律,并不断地发展着。教育教学理念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以更加适应所处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必然会对高校专业的设置产生新的影响。

(三)市场需求

高校专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的调节,尤其是一些应用技术类学校。因为市场的需求表明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这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要想提高其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随时掌握市场动向,深入分析学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并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

(四)学校发展定位

学校专业的设置除了受以上三个方面的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关系密切。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资金、人才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合理定位,而不是盲目的追求高水平的、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这就需要高校领导者明确自己学校的发展方向,运用SWOT分析,如实、清醒地总结自身的优势、劣势,将优势发挥到最大,避开劣势,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选择自己的优势专业,舍弃劣势专业,有舍才有得。而不是为了学校更名,一味地扩充专业种类办综合大学。这样只会造成浪费,优势专业不能得到全力的支持,而劣势专业却无法与同类院校竞争,从生源到就业影响学校的整体声誉。

四、关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

(一)专业设置必须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我国自建国以来进行的两次高校调整一样,五十年代国家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模仿苏联设置了很多专科性的大学,而到八九十年代,国家需要更多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级人才,因此高校又进入了合并浪潮。高校专业设置只有符合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才能输出适合时代所需的人才,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后备力量,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服务社会的任务。

(二)专业设置要以最新教育理念为指导

教育理念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作为高校领导者,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并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本校的专业设置,才能使本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三)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导向

在我国生源不断锐减的形式下,高校如何争夺到优质的生源?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而就业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来决定的,高校只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提高其就业率,而这就需要设置合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只有随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专业内容、结构,才能捕捉到专业领域中最前沿、最精尖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专业建设中,以便毕业生在学校就能够掌握到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受到企事业单位的欢迎。

(四)专业设置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及定位

学校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学校的类型、层次,认真研究并明确本校的办学思想,才能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及定位,以特色立校、强校。

总之,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理念为指导,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特色、定位,并以市场为导向,关注领域内的发展动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才能办出学校的特色,才能创建高水平的名校。

参考文献:

[1]《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云南省档案馆,苏南行署,1953年长期卷,138卷.

[2]王久长.五十年代院系调整的得与失[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2(2):23.

作者简介:

孙金梅(1984- ),女,黑龙江七台河人,哈尔滨华德学院教务处。

脚注:

关键词:教学 学风 督查

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加强对教风学风督查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院(系、部)两级教风、学风督导体系,提高督导工作质量和水平,更有效地发挥督教、督学和督管的作用,高校都特制定了相关的教风学风督查工作规定。笔者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长期从事学风督查工作,结合所在学校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实践,提出高校在开展教风学风督查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总体原则

由于教风学风建设是评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对教师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评价。因此,教风学风督查工作必须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指针,以国家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以高校的有关制度为准则,明确工作思路,界定督查内容,实施督查工作。

目前,高校的教风学风督查主要是在学校主管教学领导下进行工作,具体执行由教务部门负责,对教风学风情况进行督查,并指导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为学校建立优良的教风学风发挥督促、检查、评价、咨询、参谋、协助作用。同时,为把教风学风督查落实到实处,各教学院、系、部相应有一名领导分工主抓教学督查(督导)工作。

2、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职责范围

根据目前高校教风学风督查的情况来看,其主要职责是: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提高认识水平和执行政策的水平;按照职责范围,制定工作细则和年度工作计划;对院、系、部教风学风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的督查;按照学校校历,每单周进行一次督查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工作小结,每年向学校作一次工作汇报;督查组正副组长应邀列席学院有关教学工作会议,并把贯彻学院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决定等列入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使督查工作与学院整体工作协调同步。

3、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职责范围

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同,目前,一般高校对教风学风督查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以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制定的教学管理文件为依据,督查、评价处、院、系、部贯彻执行情况,规范管理过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及时反馈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教研室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状况和完成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对教师履行职责,严守教学纪律,从严执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和教师工作条件状况进行调研评价;以学校有关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为依据,督查、评价处、院、系、部贯彻执行情况,强化管理过程,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并及时反馈年级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生年级管理状况,各项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进行调研分析、评价;对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刻苦学习,努力完成学业,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等情况进行调研评价。

4、教风学风督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教风学风督查必须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的思想基础上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运行机制。学校督查组通过督查对各处、院、系、部正常工作状况和完成年度教风学风督查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学校督查组对教师的教风评价,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风的测评,作为学生学期综合测评考核的重要内容。

学校督查应按照教学进度,制定督查计划,在单周进行督查活动时,应深入到院内各教学环节,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督查调研,方式方法应灵活多样,便于教师、学生接受。在工作中,注意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提高督查效果,每月召开一次小组工作会议,汇总情况,向职能部门反馈。

学校督查组在进行督查时,应认真填写督查记录,力求做到内容科学合理,真实准确,并及时向有关处、院、系、部转达意见和建议,并写出专题调研报告,为学院教风学风建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校报上开辟教风学风论坛,定期编写简报,做到报道及时,重点突出,指导性强。

5、教风学风督查的组织建设

教风学风督查是一项政策性、学术性较强的工作,督查组成员应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有关政策、法规,学习高教管理知识和学院的有关文件。坚持自学和每月一次集中学习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提高理论研究水平。督查组应密切同师生联系,深入教师和学生之中,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督查组成员应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责任心和工作自律性。

参考文献:

[1]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弹性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

[2]刘昕.学分制与大学生教育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7.

[3]黄宇.广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各种价值观念充斥于社会,身处于这一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难免出现迷惘、彷徨与焦虑的情绪。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大学生政治感悟的历史使命。它不但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要从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意识日益活跃,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社会背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发挥好宣传与舆论导向作用,既要培养大学生的业务能力,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思想武器。

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国的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与党的教育方针,这是由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念不同而造成的。我国的高等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广大师生宣传党的方针、路线与政策与社会主义相关理论;纠正师生对理论、路线、方针以及政策的错误认识;提高广大师生执行党的方针、路线与政策的自觉性;确保高校能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等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帮助广大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二、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建议

(一)将理想与信念作为教育的核心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们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同样,当代大学生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理想与信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一个集中反应,是指引大学生前进方面的明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理想与信念作为教育的核心,这样才能站在精神层面的最高点上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加以指引,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否则,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崇高性将会被大大降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理想与信念的培养绝对不能好高骛远,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要紧密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这样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才能更贴近实际,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大学生才能够寻找到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要注重道德教育,如此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国家栋梁。

(二)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

大学生能否真正的接受外部教育,取决于他们所遭遇的困难与心理需求。从这一心理因素来看,那些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受其影响的大学生往往是出于对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学生对来自于教师的知识进行理解、内化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要了大学生的心理,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采取能为被大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这样的工作方式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的是每一位大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受教育背景以及自身条件的不同,其素质结构可能相差很多,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要考虑到他们个体差异的因素,因材施教,寻找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展现自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发挥效用。

(三)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绝对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任务。在全体教职员工中,辅导员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队伍。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辅导员,大到国家政策的传达,小到寝室卫生的检查,只要是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事情,都能够让人联想到辅导员这个职位,所以他们的素质对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全面展开有着重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培训、考核、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等方式,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四)重视形势政策的教育

形势政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了解国家大事、释疑解惑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形势政策也成为了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现阶段,高校的改革任务非常繁重,改革之中充满了荆棘,其中有许多政策、方针,高校师生还不能充分理解,就需要我们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达到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巩固改革成果的目的。除了延续传统的形势政策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新的教育途径,比如在学校网站上开辟时事教育的版面,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教师以版主的身份对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政治进行评论,让学生们通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聘请校内外专家,定期为学生们作关于形势政策的报告,开拓学生的视野;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辩论赛、知识竞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其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落实。因此,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最终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董金玉.积极探索 务实创新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21).

[关键词] 文学教育;以人为本;高校教育;文学教学;大学生

高校的文学教育是基于新时期文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进行的,是基于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进行的。要想实现高校文学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从学生和教育方法两个路径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人性化”的教育方针。唯有此,高校文学教育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于此同时对于高校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学生在文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要知道,对于高校的文学教育和教学工作而言,要想取得质量的提升与水平的飞跃,必然有赖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文学思维的培养和文学应用水平的升华。学生在整个文学教育工作中处于牢不可破的主体地位,学生是任何文学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日常的高校文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们的感受,务必尊重和照顾学生们的需求,依照学生们的不同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同样的,坚持文学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高校学生为教育的主体,一切工作围绕学生展开,一切成绩的考核都要以是否提升学生的文学水平为依据。文学是更加偏向感性的科目,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育教学方案的时候必须运用更多的感性力量去感召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既能深入领会教育教学的真谛,又可以透过学习文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高校的文学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的文学喜好与天性差异充分考量起来,并针对个别差异制定更加具体的教学方案和策略。要记得,高校学生对于文学学习的态度和情趣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这需要教师更多的努力,更具体的安排,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要把握学生文学个性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作出巧妙的教育教学方法变革,即所谓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相信,世界上绝对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和笨方法。当我们确立了学生在高校文学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后,一定可以收获到学生文学学习能力和应用水平提升的成果。简言之,透过更多的尊重与体谅,借助人性化的教育手段和具体化的教育策略,学生们的文学学习热情和兴趣必然可以被激发、培养出来,而这恰恰是高校文学教育教学的最终诉求。

二、坚持运用以人为本的文学教育方法,创设人性化的教育环境

前文已经提到,高校的文学教育不同于小学、中学阶段的文学教育,它更加成熟和务实,更加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高校阶段的教育工作,面对的对象大都是即将成人或者已经迈入成人阶段的大学生。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来说更为有的放矢的文学教育和教学,就必须讲究策略和方法,必须借助更优化的环境来进行。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学教育方针,除了要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核心价值以外,同时还必须考量文学教育方法的革新与教育环境的改善。有了好的文学教育方法,往往可以达到“抽茧剥丝,蜻蜓点水”的功效,可以使得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效率,即所谓的“事半功倍”。同理,有了优质、融洽与和谐的文学教育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可以得到更为轻松的氛围,其效率和质量也必然得以提升。总之,要透过更多人性化措施的实施,来不断创新高校的文学教育方法,不断的改善和加固文学教育的环境,让文学教育真正可以插上梦想的翅膀,越飞越高。

具体的,在平时的高校文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考虑将文学教育与更多的现代化科技手段相结合,提升文学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譬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的简化文化教学的步骤,同时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值得尝试。再如,各大高校可以透过设立专门的文学进修和实践的场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学学习环境。再比如,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学习图书馆的设施和工具,为学生投身文学学习和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性保障。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高校文学教育的开展,以人为本不仅是基本的理念要求,同时也是必须贯穿教育教学工作全程的具体衡量标准。从学生、教育方法和学习环境三个角度透析出的具体行动策略,既是当前高校开展以人为本文学教育的可行性选择,也是着力提升文学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樊星.文学教育应该注重趣味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1(03)

[2]卫小辉.文学教育的当代性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李宗刚.文学教育与大学的文学传承[J].文艺争鸣.2011(07)

[4]雷水莲.以“文学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兼谈对文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11(03)

高校教育方针精选(九篇)

关键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思政教育模式 教学创新 问题研究

一.高校党建工作中如何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政治建设趋势来看,要想在现代高校的党建工作中深入贯彻执行会议精神就要求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宗旨和硬件设施条件来建立特色化的党建工作模式,以学生的教育为重,从学生基本的教育需求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做好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升学校机构的工作效率。因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提升学校机构的工作效率,学校的各个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引领下开展自身的教育工作,结合学校的建设需求来统筹合理的分配教学资源,在满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将本校的学科特色和教学特色充分的展现出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F代高校建设过程中要想做好学校的建设工作就要结合同志在全国高校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从社会实践角度出发,以“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深入贯彻执行特色化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将基本原理与高校的教育事业相结合,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同时,高校的党建工作开展在基于会议精神的重要基础上明确自身定位,要将“培育人才、锻炼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保障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遵循学生认知差异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的关注社会,关注世界,根据其自身认识的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如何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建设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之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引导我国高校迈入现代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促进我国高校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还能让高校在政治化建设中增强自身的核心凝聚力,形成特色化的办学优势,向世界顶尖大学行列迈进。因此,现代高校建立特色化的思政教学体系对于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高校自身而言,就要根据教学需求的不同通过设立政治专业课,选派专业的政治讲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满足学生政治思想塑造的前提下让学生形成独具特色的政治意识,积极服务,积极的奉献,在社会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将政治理论与自身实践牢牢的结合,完善自己的思想认知。同时,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就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建设和政治作风建设,能够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的特点来完善学生的思想认知,将教学资源协调分配,根据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来加强学生的政治引导,能够在教育方针的引导下来加强学校的政治管理,重视教师的师德,能够让教师以自身作为表率,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和带头作用,以政治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来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结合学生的思想教育需求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政治认知模式,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政治实践、发扬艰苦朴素的学习精神,积极地创造价值。

三.建立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

政治意识作为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有机形态,对大学生清晰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形成科学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帮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弥补自己政治能力的不足,形成理性的思想逻辑来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因此建立特色化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就要将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各个高校就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政治素质,设立不同层次的思政课程,通过课堂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思想政治理论,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情操。同时,高等院校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能够多元化、多渠道、多种组织模式想配合的方法来合理的组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根据自身所学习到的政治理论来进行志愿服务或是社会实践,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来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价值认知,提升政治能力。另外,高校在自身思政教育模建立或改进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差异,依据学生的活动兴趣或是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合理的分配活动资源,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参加,都能进行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较好的政治体验,增强思想觉悟,提升政治理论水平。

四.建立高校特色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现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建立的过程中要想充分提升教学效率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为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思想意识的重要提现对于塑造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认知,提升其政治思想水平。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模式要围绕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既要设立相应的教学情景来丰富学生的精神视野,也要依据高校学科院系设置的特色,组织不同的思政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积极关注。因为高校中不同的院系有着自身的教学特色,有着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而特色化思政教学模式的设立就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组织不同的思政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思想价值体系,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政治理论学习的乐趣,提升自己的政治认识。同时,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将培养人才,立德树人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首要目标,要能够结合现代化办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运用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来积极的进行实践,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直接转化技术生产力,积极的进行创造,通过创新的精神来树立崇高理想,塑造自己的核心素养,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高校思政教学模式要注重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

深入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发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要想全面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结合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宗旨来开展相应的思政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注重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塑造,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要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来分门别类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树立科学信仰,养成科学精神,积极的进行科学实践。因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政治思想塑造需要科学文化的注入,政治意识的增强也需要科学方法的引导,只有将科学文化与政治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完善的价值观来认识世界。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将科学思想传播作为首要义务,结合政治思想教育最大程度上传递科学思想,通过组织活动或社科实践来向大学生传达正确的科学理念,让大学生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其启迪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思政教学活动中也要搭配一些科学实验活动或实践活动来陶冶大学生的科学情操,要让大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具备科学思维,以科学的逻辑来思考问题,逐步的形成创新精神,不断地突破自我进行创新,形成科学价值观来积极的改造世界。

六.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加强高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当中要办好当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就要狠抓高校党风建设和作风建设,保持高校的淳朴学风、政风,帮助高校党员干部完善自己的政治认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才能快速推进特色化高校思政教学体系的建立,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水平的大学生。因此高校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的培养就要保障高校党员干部有着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以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好的服务态度来履行自己的工作使命,保障高校政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因为思想政治意识对于党员的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促进党员形成较高的思想意识和高度责任感,促进党员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政治工作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努力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推进促进高校特色化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同时高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的培养还要注重其思想作风建设,因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决定着其在高校办学过程中能不能履行自己的政治使命,找准自己的价值地位,所以高校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培养就要让党员干部能够以身作则,将自己作为模范,在坚定自己党性立场的原则下,履行自己的政治使命,立德树人,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将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政治立场,积极的做出努力,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七.结语

深入贯彻执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坚持党的教育办学方针,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人才,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让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贾辉.黑龙江日报.2016-12-13 (001)

[2]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柴葳.中国教育报.2016-12-09(00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三江大学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本届运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场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社会实践的保证,是青年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首要条件,没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就根本无从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一个合格的三江学子必然是一个全面发展、能自我完善的学生,是一个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运动场上都能勇攀高峰的人。我们举办运动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激励师生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把学校体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

近年来,随着我校体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我校男子篮球队在历年的比赛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战绩,2005年取得了南京高校篮球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在今年的预选赛中又获得男子普通组第一名,女子篮球也有较大突破,在今年的预选赛中获得女子普通组第二名。在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高校田径比赛中,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吴飞同学在男子100M的决赛中,不畏强手,勇于拼搏,以10′′94的好成绩夺取第六名。我校在健美操、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借此机会,我代表全校师生向为学校取得荣誉、作出贡献的全体获奖运动员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我校学生运动作出贡献的教练员、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本届校运会又将充分展现我校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新风采、新成果,也是我校体育运动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体坛赛意浓,师生激-情涌。全校17个院系均组队参赛,800余名运动员将进行26个项目的角逐,从而形成了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全民健身的可喜局面。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大学生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国家的教育体系改革越来越完善,国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人才的最关键时期就是大学阶段,大学阶段是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又因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保障,家长和学校双方都放松了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精神培养,所以导致大多数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逐渐下滑。身体健康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非常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阳光体育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对体育的喜爱、养成热爱体育的好习惯。

1阳光体育地位与作用

1.1阳光体育的地位

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培养“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化’建设的开拓型人才”,高校体育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对高校体育而言,由于培养对象都是将来的高级人才,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渐趋稳定,应抓住这个良好契机,利用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身心进行加工改造,促进体格、身体素质、心理及智力的健全发展,并通过民族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体现人才开发的价值,从而确立体育在促进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特别是广大大学生,在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逐步完善之后,他们迫切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来充实单调、紧张的学习生活,因而,在娱乐、审美、社会交往与合作等方面都有较强烈的精神追求。

1.2阳光体育的作用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渐趋完善,所以高校体育在完善人体发育的这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青少年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但是他们的意志品质的发展仍不稳定,性格也是不能达到成熟,阳光体育运动通过运动,使得青少年和谐交往、竞争拼搏以及承受负荷训练等,帮助大学生稳定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节,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会在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中,从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阳光体育运动拥有良好的体育氛围、有较高素质的体育师资及部分有运动天赋的好苗子,这就使得阳光体育运动在落实国家两个体育发展战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可以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又可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2.1国内的相关发展

从2006年9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公布的青少年体质测试结果可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连年不断地下降。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策略,从2007年起全国开展起“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好“健康第一”的方针,促进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进阳光下。阳光体育运动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全民健康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国外的相关发展

美国政府在1980年的研究中,提出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此美国加大了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加大了体育锻炼的时间,从美国现在的阳光体育的组织形式来看,美国是以校内体育运动、校外体育运动、校际竞赛等形式为主。日本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学大纲的改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在日本越来越受关注,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运动项目。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以温州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万方数据库、学校图书馆藏书、中国知网等收集大量的与“阳光体育运动”有关文献资料。3.2.2问卷调查法该次调查以温州市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4结果与分析

4.1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连续下降

现如今的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现在每个家庭一般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和学校都一定程度上放松对于孩子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加上应试教育长期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健康教育。为此,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既是当前教育的客观现状,也是我们所面临形势的要求。

4.2积极参加体育意识淡薄

现在各高校的校园里,几乎没有多少人自己主动地去加入体育锻炼,我们往往看到学生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散步在校园的街道,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甚至有很多的学生每天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中不能自拔,有的学生甚至是每时每刻都在玩手机、看电子书等,不论是上课还是业余时间,如今青少年体质健康是目前最大的问题。现在青少年没有形成良好的、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种不好的行为将会影响阳光体运动的发展。

4.3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新世纪里,拥有许多高素质的人才是国家高速发展的优势。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拥有高素质的国民和专门人才,是国家社会地位的标志,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很难占领激烈竞争的制高点。因此,今天很多青少年在毕业以后,每一天的大多数的时间则是来应付自己今天面试或是严格的考试,从而使得体质日益下降。

4.4学校体育中实施配套设施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生源不断升高,高校学生的增多,体育场馆与器械完全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没有充足的地方去进行体育锻炼,充足的场地器械是发展阳光体育的首要条件,只有场地器械充足,阳光体育运动才能很好地开展。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阳光体育运动对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需要健康的、文明的、富有多彩的、和谐的课余文化生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阳光体育运动关系到学生的体能和智慧的发展,关系到学生在校学习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因此,学校各部门必须协调好,密切配合,全面完成阳光体育在高校的各项任务,以实现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

5.2建议

首先要明确锻炼目的,这样才能产生自觉锻炼的欲望。人对锻炼的要求是非常广泛的,根据每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体条件及职业等区分不同的需要,从而锻炼的目的更加明确。终身坚持体育锻炼就会形成强健的体魄。身体健康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机会去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乐趣,是高效率工作和娱乐的前提。因此,青少年为了促进生长发育,都需要健壮的身体;中年人为了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贡献也需要强壮的体质。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对强身健体需要是共同的,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其他需求,为了满足需要而产生动机,使终身坚持锻炼的目的更加明确,从而保证了坚持锻炼的自觉性。

作者:黄海微 单位: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2006.

【关键词】校风建设 探索 途径 高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其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在逐年上升,现在几乎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提升和确保教育质量, 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高度协调统一。要达到这个目标, 校风建设是突破口与支撑点。本文就新时期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校风建设谈几点看法,以供商榷。

一、校风的定义及其重要作用

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校风,简单地说就是指学校的风气,具体地说就是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信念、意志、风格、价值观念等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的领导作风、教师教风、职工工作作风和学生学风的集中反映,也是学校的教学思想、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优良的校风具有激励功能、教化功能、约束功能、保护功能和延伸功能等育人功能,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高职院校校风现状分析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升格或合并升格而成的,校风建设总体比较薄弱。一是生源总体素质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既有应届、历届高中毕业生,也有中职、技校毕业生,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很多学生独具个性,这使他们显露出许多新特质,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控能力、学习主动性和成才意识薄弱、追求时尚自由等等,平时把学习丢一边,快考试了就临时抱佛脚。二是一些学生辅导员不重视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风是校风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它能使班级朝气蓬勃、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班风建设不好也就等于失去了学生基础,校风建设就无从谈起。三是一些教职工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课前没有认真备课,课中照本宣科,课后拍拍屁股走人,甚至他们的一些言行在学生中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

三、加强校风建设的途径

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学校精神的塑造,它是学校发展的旗帜和灵魂。校风建设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有利于校风建设的科学机制以及确保该机制的正常运行。

(一)做好学风建设

学风,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学校长期而又艰巨的一项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又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对学生产生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一旦形成优良的传统,它就能成为一种使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然而,高职院校中不少学生高中时学习成绩较差,入学后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待考试临时抱佛脚,60分万岁。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也见效于学生,没有抓住学生这一主线,学风建设就等于纸上谈兵。因此,做好学风建设对校风建设至关重要。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形成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形态、文化神态、师生心态内外和谐,办学实力、学校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良好校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为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就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的厚重感。而时代在变幻,历史在进步,校园文化不断追求时代性、先进性,甚至追求文化的超前性和引导性,作为最能体现校园文化精髓的校风,怎样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与现时代的先进文化相结合,既保持它的特点,又吸取时代精华,使不同时期的校园主体从中获得时代的特色和传统的营养。

(四)处理好思想指引与实际行动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标签列表